首页 自考正文

全国卷3高考理综答案_全国卷3理综答案解析

全国卷3高考理综答案_全国卷3理综答案解析

下面,我将用我自己的方式来解释全国卷3高考理综答案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让我们开始讨论一下全国卷3高考理综答案的话题。

文章目录列表:

1.求高考理综全国卷

2.[2019高考新课标全国卷3理综试题答案解析(word精校版)] 2017全国卷1理综

3.2023安徽高考理综是全国卷吗

4.2011高考理综(物理)答案

求高考理综全国卷

1、D 2、B 3、C 4、D 5、D 6、C 7、D 8、C 9、D 10、A

11、B 12、A 13、C 14、B 15、AD 16、AC 17、C 18、BD

19、AD 20、C 21、ACD

22(1)42.12 (2)①略 ②43Ω

23

24.能沿x周轴正向:Eq+Bqv=mg;能沿x周轴负向:Eq=mg+Bqv;能沿y轴正向或负向:Eq=mg;不能沿z轴,因为电场力和重力的合力沿z轴方向,洛伦兹力沿x轴方向,合力不可能为零。

25.

26.(1) +4

(2)SiO2 原子晶体 SiO2+2C Si+2CO

(3)CaSiO3 Na2SiO3

27.(1)AgCl

(2)A:Na2CO3 B:HCl C:AgNO3 D:BaCl2 E:NaHSO4

(3)2H++CO32-=CO2+H2O↑

28.(1)调节水面高度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CaC+H2→Ca(OH)2+C2H2↑

(2)KMnO4溶液褪色 氧化

(3)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加成

(4)检验乙炔的纯度 火烟明亮并伴有浓烈的黑烟

29 (1)4个 (略 52.5~71.6) (2)134 (3)C5H10O4 (4)1

30(1)实验材料与主要用具:_、清水、浓盐水、盖玻片、载玻片、显微镜、吸水纸、滴管镊子等

实验步骤:①取_叶,用镊子剥取表皮。(2分)

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将表皮放放清水中,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2分)

③将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气孔,移动到视野中央,再换高倍镜进行观察,记录观察到的气孔状。(4分)

④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上浓盐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取盖玻片下的液体,反复做几次。(2分)

⑤继续观察气孔的变化,并做记录。(1分)

预测实验结果并作出解释:

①在清水中气孔应开启。因为当细胞液浓度大于细胞外溶液浓度时,保卫细胞吸水膨胀变形,气孔开启;(2分)

②在浓盐水中气孔应关闭。因为当细胞液浓度小于细胞外溶液浓度时,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2分)(其它正确答案也给分)

(2)红(1分) 绿(1分) 浅(2分) 还原糖(2分) 促进果实成熟(2分)

31(1)常染色体(2分) X染色体(2分)

(2)雌性为灰身直毛、雄性为灰身直毛(2分)

(3)BbXFXf BbXFY(2分)

(4)1∶5(4分)

(5)BBXfY BbXfY bbXFY(3分)

[2019高考新课标全国卷3理综试题答案解析(word精校版)] 2017全国卷1理综

生物答案试题解析(参考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转录的叙述,错误的是

A.tRNA、rRNA和mRNA都从DNA转录而来

B.同一细胞中两种RNA和合成有可能同时发生

C.细胞中的RNA合成过程不会在细胞核外发生

D.转录出的RNA链与模板链的相应区域碱基互补

答案C

解析真核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会发生RNA的合成。

2.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动物体内的_可以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B.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C.癌细胞是动物体内具有自养能力并快速增殖的细胞

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答案C

解析癌细胞需要从它生存的环境中获取自身增殖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属于异养型。

3.植物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是通过测量光合作用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应(如O2的释放)来绘制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类胡萝卜素在红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

B.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可通过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

C.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CO2的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

D.叶片在640~660nm波长光下释放O2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

答案A

解析类胡萝卜素只能吸收蓝紫光。

4.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答案C

解析正常情况下,水盐代谢要平衡,进多少出多少。

5.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

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的面积

答案B

解析样方法都要做到随机取样;

由于个体数量少,应适当扩大样方面积。

6.下列有关基因型、性状和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两个个体的身高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

B.某植物的绿色幼苗在黑暗中变成**,这种变化是由环境造成的

C.O型血夫妇的子代都是O型血,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D.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说明该相对性状是由环境决定的

答案D

解析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受环境影响。

三、非选择题:

29.(8分)

利用一定方法使细胞群体处于细胞周期的同一阶段,称为细胞周期同步化。以下是能够实现动物细胞周期同步化的三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DNA合成阻断法:在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DNA合成可逆抑制剂,处于_____________期的细胞不受影响而继续细胞周期的运转,_终细胞会停滞在细胞周期的___________________期,以达到细胞周期同步化的目的。(2)秋水仙素阻断法:在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秋水仙素,秋水仙素能够抑制_________________,使细胞周期被阻断,即可实现细胞周期同步化。经秋水仙素处理的细胞____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被阻断在间期。

(3)血清饥饿法:培养液中缺少血清可以使细胞周期停滞在间期,以实现细胞周期同步化,分裂间期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

答案(1)分裂期分裂间

(2)着丝点分裂、纺锤体的形成,阻止染色体移向两极 不会

(3)相关蛋白的合成、染色体进行复制、细胞体积略有增大

解析(1)DNA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

DNA合成被阻断后,分裂期不受影响,分裂间期受影响。(2)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纺锤丝的形成来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而纺锤丝形成于有丝分裂前期;

经秋水仙素处理的细胞不会被阻断在间期。(3)分裂间期的特点是相关蛋白的合成、染色体进行复制、细胞体积略有增大。

30.(9分)

干旱可促进植物体内脱落酸(ABA)的合成,取正常水分条件下生长的某种植物的野生型和ABA缺失突变幼苗,进行适度干旱处理,测定一定时间内茎叶和根的生长量,结果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综合分析上图可知,干旱条件下,ABA对野生型幼苗的作用是_______。

(2)若给干旱处理的突变体幼苗施加适量的ABA,推测植物叶片的蒸腾速率会______,以对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

(3)ABA有“逆境_”之称,其在植物体中的主要合成部位有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4)根系是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根细胞内水分的主要作用有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1)抑制茎叶生长,促进根生长(2)增大(3)根冠、萎蔫的叶片

(4)作为化学反应的溶剂维持细胞渗透压提供反应的原料

解析(1)由图可以直接看出,与突变型(不能合成ABA)相比,野生型(能合成ABA)植株茎叶生长受到抑制,根的生长被促进。(2)施加ABA后,根生长加快,从土壤吸收水分增多,植物叶片的蒸腾速率会加快,以对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3)ABA主要在植物体的根冠、萎蔫的叶片中合成。(4)根细胞内水分的主要作用有作为化学反应的溶剂、维持细胞渗透压、提供反应的原料、组成细胞的结构。

31.(10分)

为研究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某同学将禁食一段时间的实验小鼠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B、C、D三组均腹腔注射等量胰岛素溶液,一段时间后,B、C、D三组出现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而A组未出现这些症状。回答下列问题:

(1)B、C、D三组出现上述症状的原因是________。

(2)B、C、D三组出现上述症状后进行第二次注射,给B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为尽快缓解上述症状给C组注射某种_、给D组注射某种营养物质。那么C组注射的_是__________,D组注射的营养物质是__________。

(3)第二次注射后,C、D两组的症状得到缓解,缓解的机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体内血糖含量下降

(2)胰高血糖素 葡萄糖

(3)C组:胰高血糖素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糖类、促进肝糖原的分解;

D组:注射葡萄糖,使体内血糖升高。

解析(1)胰岛素是降血糖_。(2)(3)胰高血糖素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糖类、促进肝糖原的分解;

注射葡萄糖,使体内血糖升高。

32.(12分)

已知某种昆虫的有眼(A)与无眼(a)、正常刚毛(B)与小刚毛(b)、正常翅(E)与斑翅(e)这三对相对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三个纯合品系:①aaBBEE、②AAbbEE和③AABBee。假定不发生染色体变异和染色体交换,回答下列问题:

(1)若A/a、B/b、E/e这三对等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请以上述品系为材料,设计实验来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是否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2)假设A/a、B/b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X染色体上,请以上述品系为材料,设计实验对这一假设进行验证。(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答案(1)实验思路:让①和②杂交、①和③杂交、③和②杂交。得到的子一代自交

如果子二代中出现8种表现型就说明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

预期实验结果:子二代中有8种表现型(子二代中的表现型不是8种)

得出结论: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三对等位基因不是位于三对染色体上)

(2)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让①和②杂交,①为母本,②为父本。产生的所有雄性均表现为无眼刚毛正常翅膀。②为母本,①为父本。产生的所有雄性均表现为有眼小刚毛正常翅膀。

得出结论:A/a、B/b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为为X染色体上

解析见答案。

37.[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绿色植物甲含有物质W,该物质为无色针状晶体,易溶于极性有机溶剂,难溶于水,且受热、受潮易分解。其提取流程为:植物甲→粉粹→加溶剂→振荡→收集提取液→活性炭处理→过滤去除活性炭→蒸馏(含回收溶剂)→重结晶→成品。回答下列问题:

(1)在提取物质W时,_好应选用的一种原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高温烘干”“晾干”或“新鲜”)的植物甲,不宜选用其他两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提取物质W时,振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性炭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在提取过程中,用活性炭处理提取液的目的是。

(4)现有丙酮(沸点56℃)、乙醇(沸点约78℃)两种溶剂,在提取物质W时,应选用丙酮作用提取剂,理由是___________。

(5)该实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是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1)晾干 物质W受热、受潮易分解

(2)使物质W完全溶于加溶剂

(3)吸收有机溶剂和水分

(4)其沸点相对较低,温度过高会导致物质W分解

(5)新鲜的植物含有大量的水分,在干燥时注意控制干燥时间,时间过长会导致物质W分解

解析属于对识记层次的考查,解析见答案。

38.[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编码蛋白甲的DNA序列(序列甲)由A、B、C、D、E五个片段组成,编码蛋白乙和丙的序列由序列甲的部分片段组成,如图1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先要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获得蛋白乙,若在启动子的下游直接接上编码蛋白乙的DNA序列(TTCGCTTCT……CAGGAAGGA),则所构建的表达载体转入宿主细胞后不能翻译出蛋白乙,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在用PCR技术获取DNA片段B或D的过程中,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了DNA聚合酶、引物等,还加入了序列甲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加入了________________作为合成DNA的原料。

(3)现通过基因工程方法获得了甲、乙、丙三种蛋白,要_这三种蛋白是否具有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一定量的含T淋巴细胞的培养液平均分成四组,其中三组分别加入等量的蛋白甲、乙、丙,另一组作为对照,培养并定期检测T淋巴细胞浓度,结果如图2。

①由图2可知,当细胞浓度达到a时,添加蛋白乙的培养液中T淋巴细胞浓度不再增加,此时若要使T淋巴细胞继续增殖,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培养过程中,培养箱中通常要维持一定的C2O浓度,C2O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仅根据图、图2可知,上述甲、乙、丙三种蛋白中,若缺少______________(填“A”“B”“C”“D”或“E”)片段所编码的肽段,则会降低其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效果。

答案(1)因为在启动子的下游接上的编码蛋白乙的DNA序列,不能启动

(2)模板DNA 四种脱氧核苷酸

(3)细胞培养(传代培养)?维持培养箱中的pH

(4)C

解析属于对识记层次的考查,解析见答案。

化学试题答案解析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PM2.5是指粒径不大于2.5μ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

B.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C.燃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

D.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是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CaCO3受热分解,燃煤中加入CaO不能减小温室气体CO2的排放,故选C。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植物油氢化过程中发生了加成反应

B.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

C.环己烷与苯可用酸性KMnO4溶液鉴别

D.水可以用来分离溴苯和苯的混合物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A.植物没氢化过程发生油脂与氢气的加成反应,故A正确;

B.淀粉和纤维素的聚合度不同,造成它们的分子式不同,所以不是同分异构体,故B错误;

C.环己烷与苯都不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所以不能用该方法鉴别环己烷与苯,故C错误;

D.溴苯与苯互溶,不能用水分离溴苯和苯的混合物,故D错误;

答案为A。

物理答案及解析

2023安徽高考理综是全国卷吗

2023安徽高考理综是全国乙卷。

2023年理综全国乙卷的内容:

2023年全国高考乙卷理综试题涵盖了物理、化学和生物三个学科,每个学科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其中物理110分,化学100分,生物90分。乙卷共21到选择题,每道6分,选择题总分126分。其中前13道是生物和化学的单项选择题,14—21道是物理的不定项选择题。

2023年理综全国乙卷的特点:

1、难度适中:试题的难度没有超出考生学习范围的题目,也没有出现特别困难或偏僻的知识点,主要考查了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2、内容广泛:试题的内容涉及了各个学科的各个模块,没有明显的偏重或遗漏,需要考生对每个学科都有全面的复习和掌握。

3、思维灵活:试题的思维不仅考查了考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还考查了考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需要考生能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2023年安徽高考相关安排:

2023年安徽高考时间:

1、6月7日:09:00—11:30考语文科目;15:00—17:00考数学科目。

2、6月8日:09:00—11:30考文综/理综;15:00—17:00考外语科目。(外语听力安排在外语笔试考试开始前进行。)

2023年安徽高考分数线:

1、本科一批:文史类495分,理工类482分。

2、本科二批:文史类440分,理工类427分。

2023年安徽高考志愿填报时间:

志愿填报时间及批次:

1、6月28日8:00至30日17:00:文理科本科提前批(包括_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高职(专科)提前批和艺术类各批次。

2、7月3日8:00至7月6日17:00:普通文理科本科院校_、二批次。

以上数据出自知乎、战马教育官网、有途教育官网、央广网。

2011高考理综(物理)答案

全部内容 给个邮箱被

打不下呀 有木有 删解析呀有木有 累死我了 有木有 给分啊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_考试(重庆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

参考答案

_部分

选择题(包括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1—21 CDACB ADBCA DCBBA DCCDA B

绝密★使用完毕前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_考试(四川卷)

理科综合

一、1.C

2.B

3.

答案:A

解析: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钾对细胞内液渗透压维持有重要作用,因此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A正确。血液中有缓冲物质,血浆PH值保持相对稳定,因此不会变为弱酸性,B错。胰高血糖素不能促进肌糖元分解,C错。剧烈运动时,血液中CO2增加,刺激了呼吸中枢导致呼吸加强,D错。

4.右图表示油菜种子在成熟过程中种子质量和有机物相对含量的变化趋势,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大量糖类输入并参与代谢,导致种子质量不断增加

B.细胞代谢利用大量糖类,导致淀粉含量降低

C.糖类不断转化为脂质,导致脂质含量持续增加

D.糖类不转化为蛋白质,导致含氮物质含量不变

答案:D

解析:蛋白质是细胞结构成分,糖类可以转化为蛋白质。含氮物质含量不变,但由于种子干重增加,因此蛋白质总量实际在增加,因此糖类在转化为蛋白质。

5.北极比目鱼中有抗冻基因,其编号的抗冻蛋白具有11个氨基酸的重复序列,该序列重复次数越多,抗冻能力越多,越强,下图是获取转基因抗冻番茄植株的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获取的目的基因,可用于基因工程和比目录基因组测序

B多个抗冻基因编码去依次相连成能表达的新基因,不能得到抗冻性增强的抗冻蛋白,

C过程②构成的重组质粒缺乏标记基因,需要转入农杆菌才能进行筛选

D应用DNA探针技术,可以检测转基因抗冻番茄植株中目的基因的存在及其完全表达

答案:B

解析:过程1获得的目的基因已不含非编码区和内含子,因此不能用于比目鱼基因组测序,因此A错。导入农杆菌是为了扩增和更易导入蕃茄细胞,C错。DNA探针技术不能检测基因是否完全表达,目的基因的完全表达应该检测表达产物蛋白质,D错。

30(21分)

I

答案:(1)各种必需矿质元素(1分) CO2 (1分) 光照(1分)

(2)碳源和能源(2分)

(3)在0.2---0.6g/L之间更细分的浓度梯度 (2分)

(4)适宜光照,添加适宜浓度的葡萄糖 (2分)

解析:(1)海藻是植物,因此培养时必需在培养液中加入各种必需矿质元素。通入空气,目的是提供光合作用所需CO2。B点光照强度生物量_。

(2)无光条件下海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必需提供有机物作C源、能量来源。

(3)要确定培 养海藻的_葡萄糖浓度,还需在0.2---0.6g/L之间更细分的浓度梯度。

(4)、根据图,获得该海藻_生物量需光照强度适宜,据表格知需添加适宜浓度葡萄糖

II

答案:(1)传出(1分) 融合(2分) 电位变化(2分)

(2)B细胞 (1分) 化学信号向电(2分)

(3)造血干细胞(2分) 体液(2分)

解析:(1)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沿传出神经传出,导致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从而释放递质。通过图,看出递质引起肌膜电位变化,从而发生肌肉收缩。

(2)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产生的,因此使B细胞被激活而增殖。突触释放递质,导致肌膜电位变化,因此是化学信号→电信号转换过程受阻。

(3)造血干细胞在胸腺处生成T细胞。根据题2 可知是抑制体液免疫应答。

31.(21分

II.(14分)

答案:(1)三或第四(1分) 竞争和捕食(1分)

(2)垂直结构(1分)

(3)先增加,后减少,_终达到平衡。(2分) 一定的自动调节(2分)

解析:(1)据食物网,沙氏变色蜥处于第三、第四营养级。卷尾鬣蜥捕食沙氏变色蜥,同时卷尾鬣蜥与沙氏变色蜥都捕食较大的地面节肢动物,因此二者是捕食与竞争关系。

(2)沙氏变色蜥向上、网蜘蛛活动区域下降,说明群落垂直结构变化了。

(3)由坐标图可知,有卷尾鬣蜥跟无卷尾鬣蜥比较,网蜘蛛数量先增多,后减少。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保持相对稳定,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II

答案:(1)结构 (1分) 生物进化(1分)

(2)同源染色体(1分) 9(2分) 2(2分)

(3) 20 (1分) 4(2分) 22(2分)

(4)3/16 (2分)

解析:(1)观察图可知乙丙品系发生了染色休结构变异,变异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2)基因A、a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因此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甲植株无Bb基因,基因型可表示为:AA00,乙植株基因型为aaBB,杂交所得F1基因型为AaB0,可看作AaBb思考,因此所F2基因型有9种,仅表现抗矮黄病的基因型有2种:aaBB aaB。

(3)小麦含有42条染色体,除去不能配对的两条,还有40条能两两配对,因此可观察到20个四分体。由于I甲与I丙 不能配对,因此在减数_次分裂时,I甲与I丙 可能分开,可能不分开,_后的配子中:可能含I甲 、可能含I丙 、可能都含、可能都不含,因此能产生四种基因型的配子。_多含有22条染色体。

(4) (2)中F1的基因型:Aa B,(3)中F1基因型可看成:A aE , 考虑B基因后代出现抗矮黄病性状的几率为1/2,考虑A和E,后代出现矮杆、抗条斑病性状的概率为3/8,因此同时出现三种性状的概率为3/16。

理科综合测试物理试题解析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答案:C

解析:布朗运动是分子聚集体的运动,而不是单个分子的运动,所以A错误;不同气体分子速率不一定一样,B错误;气体分子质检的距离远大于分子力的作用范围,所以可以认为相互作用力微弱,可以自由移动,但分子间的距离还是不一样的,C对D错误。

15.解析:A 由光路可逆知道A正确;由于存在光的全反射,所以不一定从介质看到另一侧的所有景物,B错误;可见光也是电磁波,他它们的速度可以相等,C错误;只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光才能沿直线传播,D错误。

16解析:B 由波动图像可知,质点Q在t=0时刻平衡位置向上振动,所以当Q的状态传到P时,刚好经历3/4周期,Q处于波谷位置,故B正确,CD错误;此刻1cm<x<3cm范围内的质点均在x 轴上面,其中1cm<x<2cm范围内质点向上运动,2cm<x<3cm范围内质点向下运动,A错误;

17.18.解析:D 由题意可能级K处于较高激发态,能级m处于较低激发态,而能级n处于_能量状态。所以从能级k跃迁到能级m时候辐射出光子,能量为hv2 – hv1

19.C返回舱在喷气过程中所受合外力可能做正功

20.

解析:AC 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时,电动势瞬时值满足 ,由题意知道,转过60°时的电动势为2v,所以电动势_值为4V,C选项正确;电流_值为2A,所以有效值为 A,B错误;P=I2R=4W,A选项正确; 知道 ,所以任意时刻的磁通量=sin

21.

1.答题前,考生先在答题卡上用直径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然后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第Ⅱ卷共8页,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第Ⅱ卷共13题,共174分。

22(17分)

解析:由后面第三问可知电压表读数会超过2V,所以选电压○v3串联一个6K 的电阻即可改成量程为9V的电压表。

② 利用一个电阻箱、一只开关、若开关导线和改装好的电压表(此表用符号○V1○V2○v3与一个电阻串联来表示,且可视为理想电压表),在虚线框内画出电源电动势及内阻的实验原理电路图。

○3.根据以上试验原理电路图进行实验,读出电压表示数为1.50V时、电阻箱值为15.0 ;电压表示数为2.00V时,电阻箱的阻值为40.0 ,则电源的电动势E= _、内阻r=_________ 。

解析:由电路图知道电压表读数1.5V时候,路端电压为3.5V,读数为2V时,路端电压为6V,由 代入数据得到 ,

23.(16分)

24.(19分)

如解析:(1)设小环受到摩擦力大小为 ,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到

......................................①

代入数据得到 .................................②

说明:①式3分,②式1分

(2)设经过K杆的电流为I1,由K杆受力平衡得到

.........................................③

设回路总电流为I ,总电阻为R总,有

............................................④

...................................⑤

设Q杆下滑速度大小为 ,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E,有

......................................⑥

....................................⑦

..................⑧

拉力的瞬时功率为 .........⑨

联立以上方程得到 .......⑩

说明:③⑧式各3分,④⑤⑥各1分,⑦⑨⑩式各2分

25.(20分)

......................................⑥

联立③到⑥,代入数据得到

.....⑦

说明:③-⑥式子各1分,⑦式2分

(3)如图,微粒在台面以速度为v做以O点位圆心,R为半径的圆周运动;从台面边缘P点沿与XY边界成θ角飞出做平抛运动,落地点Q点,水平位移s,下落时间t。设滑块质量为M,滑块获得的速度 后在t内与_前侧面成φ角度方向,以加速度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Q,经过位移为K,。由几何关系得到: .......⑧

理科综合测试化学试题解析

6.答案:C

解析:硫酸钡不溶于胃酸,可以做钡餐,A项正确。盐卤可以使豆浆发生凝聚生产豆腐,B项正确。明矾可以用于水的净化,不能杀菌、消毒,C项错误。醋酸可以与水垢的成分碳酸钙反应,可以用来除垢,D项正确。

7.答案:B

解析:NH3分子间存在氢键,沸点反常偏高大于pH3,A项错误。N、P是同主族元素,形成的离子:NH4+ 和PH4+ 结构类似都是正四面体构型,B项正确。CO2是分子晶体,而SiO2是原子晶体,C项错误。C2H6中两个-CH3对称,是非极性分子,而C3H8是锯齿形结构,是极性分子,D项错误。

8.答案:A

解析:惰性气体组成的晶体中不含化学键,只含有分子间作用力,A项正确。1分子能电离出两个H+ 的酸才是二元酸,如CH3COOH分子中含有4个H,却是一元酸,B项错误。AlCl3晶体中含有金属阳离子,但是分子晶体,C项错误。氮元素的非金属性较强,但N2很稳定,故D项错误。

9.25 ℃在等体积的①pH=0的H2SO4溶液,②0.05 mol?L-1的Ba(OH)2溶液,③pH=10的Na2S溶液,④pH=5的NH4NO3溶液中,发生电离的水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1∶10∶1010∶109 B.1∶5∶5×109∶5×109

C.1∶20∶1010∶109 D.1∶10 ∶104∶109

答案:A

解析:①中pH=0的H2SO4中c(H+)=1.0 mol?L-1,c(OH-)=1.0×10-14mol?L-1,水电离程度为1.0×10-14mol?L-1。②中c(OH-)=0.1 mol?L-1,c(H+)=1.0×10-13mol?L-1,水电离程度为1.0×10-13mol?L-1。③中c(OH-)=1.0×10-4mol?L-1,水的电离程度为1.0×10-4mol?L-1。④中c(H+)=1.0×10-5mol?L-1,水的电离程度为1.0×10-5mol?L-1。故①②③④中水的电离程度之比为:1.0×10-14mol?L-1:1.0×10-13mol?L-1:1.0×10-4mol?L-1:1.0×10-5mol?L-

答案:D

解析:根据②中的信息可知乙是二元酸,故乙是H2SO4;根据③中现象,可以推知丙中含有Cl-;再结合①中提供信息,甲与其它三种物质混合均产生白色沉淀,则可推出甲是Ba(OH)2,乙是H2SO4,丙是MgCl2,丁是NH4HCO3。故D项错误。

11.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装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H2SO4,在管口观察到红棕色气体 HNO3分解成了NO2

B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H2SO4,加热几分钟,冷却后再加入新制Cu(OH)2浊液,加热,没有红色沉淀生成 淀粉没有水解成葡萄糖

C 向无水乙醇中加入浓H2SO4,加热至170°C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红色褪去 使溶液褪色的气体是乙烯

D 向饱和Na2CO3中通入足量CO2 溶液变浑浊 析出了NaHCO3

答案:D

解析:向Fe(NO3)2溶液中加入H2SO4,则会发生离子反应:3Fe2++NO3- +4H+=3Fe3++NO↑+2H2O,产生的NO在管口生成NO2呈现红色,而不是HNO3分解产生NO2,故A项错误。应加入碱将水解后的淀粉溶液调节成碱性,才可以产生红色沉淀,B项错误。乙醇和浓硫酸反应制取乙烯的过程中,会有少量的SO2产生,也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C项错误。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CO2发生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由于产生的碳酸氢钠溶解度小于碳酸钠,故会从过饱和溶液中析出,D项正确。

12.

答案:B

解析:根据燃烧方程式:

C2H6 + O2=2CO2+3H2O 减小V C2H2+ O2=2CO2+H2O?减小V C3H6+ O2=3CO2+3H2O? 减小V

1 2.5 1 1.5 1 2.5

由方程式不难发现看,C2H6和C3H6反应后体积缩小的量是相同的,故可将两者看成是一种物质即可。设C2H6和C3H6一共为x mL,C2H2为y mL。则有 x +y=32;2.5x+1.5y=72,解得y=8。混合烃中乙炔的体积分数为 ,B项正确。

13.

答案:B

解析:降温由平衡(I)向平衡(II)移动,同时X、Y、Z的物质的量减少,说明平衡向右移动,正反应放热,A项错误。达平衡(I)时的压强于开始时的体系的压强之比为:2.8:3=14:15,B项正确。达平衡(I)时,反应①的总物质的量由3.0 mol减小为2.8 mol,设反应的X的物质的量为△n(X),利用差量可得:1:1=△n(X):(3.0-2.8),解之得:△n(X)=0.2 mol,则X的转化率为:0.2mol1.0mol×100%=20%,C项错误。由平衡(I)到平衡(II),化学反应②发生移动,M的体积分数不会相等的,D项错误。

26.(15分)

解析:甲、乙组成的常见气体X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X是NH3,甲是H,乙是N。甲、丙处于同一主族,并且丙的原子序数大于N,则丙是Na。根据戊原子的_外层电子数是甲、乙、丙原子的_外层电子数之和,则戊原子_外层电子数=1+1+5=7,则戊是Cl。戊的单质是Cl2,与NH3反应生成乙的单质N2和NH4Cl、HCl;并且0.1 mol?L-1的Y溶液的pH>1,则Y是NH4Cl,Z是HCl。

丁的单质能与NaOH溶液反应,也能与HCl水溶液反应,则丁是Na,生成的盐L是NaAlO2。丙、戊组成的化合物M为NaCl。

(1)Cl-的结构示意图为: 。(2)乙单质N2的电子式为:

(3)NH3与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NH3+3Cl2=N2+2NH4Cl+4HCl,在反应中氨气做还原剂,氯气做氧化剂,被氧化的物质与被还原的物质之比为:2:3。

(4)将少量的盐酸滴入过量NaAlO2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2- +H++H2O=Al(OH)3↓。

(5)按右图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反应的方程式为:2NaCl+2H2O 2NaOH+Cl2↑+H2↑。电解后得到NaOH溶液,滴入酚酞溶液中,观察到溶液变红。

答案:(1) (2) (3)2:3 ⑷AlO2- +H++H2O=Al(OH)3↓

(5)2NaCl+2H2O 2NaOH+Cl2↑+H2↑ 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27.(16分)

解析:(1)①在配制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要经过:计算→称量→溶解→移液、洗涤→振荡→定容→摇匀等步骤。

②加入锌粉的目的是将Fe3+恰好还原成Fe2+。

③在步骤三中发生的离子反应为:5Fe2++MnO4- +8H+=5Fe3++Mn2++4H2O。

④根据步骤三中的离子反应可知:n(Fe)=15 n(MnO4- )=15 ×20.02mL+19.98mL2×0.01 mol?L-1×10-3×10=4.0×10-4mol,m(Fe)=56 g?mol-1×4.0×10-4mol=2.24×10-2g。晶体中铁的质量分数=2.24×10-2g5g×100%=44.8%。

若在步骤二中滴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不足,则会有部分草酸根未被氧化,在步骤三中则会造成消耗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量偏大,从而计算出的铁的量增多,含量偏高。

⑵加热后的晶体要在干燥器中冷却,防止重新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另外在加热时至少要称量两次质量差,到两次称量质量差不超过0.1 g。

答案:(1)①溶解 定容 ②将Fe3+恰好还原成Fe2+ ③5Fe2++MnO4- +8H+=5Fe3++Mn2++4H2O

④44.8% 偏高

⑵加热后的晶体要在干燥器中冷却 两次称量质量差不超过0.1 g。

28.

解析:根据流程图和所给信息可知A为:CH2BrCH=CHCH2Br,B为CH2OHCH=CHCH2OH,C为OHCCH=CHCHO,D为 ,E为 ,F为 。

(1) 中含氧官能团是醛基 ⑵强碱KOH或NaOH的水溶液

CH2=CH-CH=CH2与溴反应生成A,属于加成反应;CH2=CH-CH=CH2和C生成 ,属于加成反应; 与H2反应生成D属于加成反应;共有3个加成反应。

(3)B为CH2OHCH=CHCH2OH与O2反应的方程式为:CH2OHCH=CHCH2OH+O2 OHCCH=CHCHO+2H2O。

(4)F的结构简式为:

(5)C为OHCCH=CHCHO,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有:HC≡C-CH(OH)CHO、HC≡C- -CH2OH、HC≡C-CH2-COOH、HCOOCH2C≡CH。

答案:(1)醛基 ⑵NaOH的水溶液 3

(3)CH2OHCH=CHCH2OH+O2 OHCCH=CHCHO+2H2O

(4)

(5)HC≡C-CH(OH)CHO、HC≡C- -CH2OH、HC≡C-CH2-COOH、HCOOCH2C≡CH。

29.(14分)

解析:(1)反应方程式:4FeS2+11O2=2Fe2O3+8SO2,标出各物质的聚集状态;在反应中4 mol FeS2的质量为m(FeS2)=4 mol×120 g?mol-1=480 g,放热Q=480 g×7.1 kJ/g=3408 kJ,对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4FeS2(s)+11O2(g)=2Fe2O3(s)+8SO2(g) ?H=-3408 kJ?mol-1。

(2)在反应器中发生反应:SO2+I2+2H2O=2HI+H2SO4,在膜反应器中的反应为:2HI I2+H2,将两个方程式相加得:SO2+2H2O=H2SO4+H2。

(3)在膜分离器中发生反应:2HI I2+H2,将H2分离出来有利于平衡向右移动,利于I2和H2的生成。

(4)①负极反应物MH失去电子,生成的H+在碱性条件下生成H2O,电解反应式为:MH-e-+OH-=H2O+M。

②O2与MH发生反应,生成H2O和M,电极反应式为:4MH+O2+4e-=2H2O+4M。

答案:(1)4FeS2(s)+11O2(g)=2Fe2O3(s)+8SO2(g) ?H=-3408 kJ?mol-1

(2)SO2+2H2O=H2SO4+H2

(3)促使平衡向右移动,有利于碘和氢气的生成

(4)①MH-e-+OH-=H2O+M ②4MH+O2+4e-=2H2O+4M

好了,关于“全国卷3高考理综答案”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全国卷3高考理综答案”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