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_高考答案_2014年_高考答案大全
现在,请允许我来为大家解答一些关于2014年_高考答案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关于2014年_高考答案的讨论,我们开始吧。
文章目录列表:
1.2014年_高考10.26日英语试题及答案是什么
2.全国_高考试卷及答案能找到吗?
3.文言文各省2014高考题
4.历年海南_高考试题及答案:专升本大学语文(一)?
5.2014年_高考专升本教育学考点解读(2)
6._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题库历年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2014年_高考10.26日英语试题及答案是什么
1、accuse 2、move 3、southern 4、stage 5、collision 6、that 7、made 8、have 9、you can8.where 9.made 10、except 11、much 12、would have finished 13、 second 14、largest 15、however 16、 because of 17、age 18,in the long run 19, expected 20,lead to
21、areas 22、afund 23、b 24、defermvne 25、c-o 26,individuals 27, yet 28, on 29,that 30,rid 31, deadly 32,vio 33,mandered 34,years 35,worthy 36,explain 37,May 38,Osteria 39,第二短的句子 40,to fright 41,facing a ……42,_长的句子 43,第二长的句子 44,one story 45,a story magazine 46,characters……,47,writting 52,prediabetes~ years 53, exercise 54,110 55,Health 56,its a wonderful day 57,what makes the day so …… 58,congratulati_ 59,Thanks 60,I'm proud of you
全国_高考试卷及答案能找到吗?
_高考每年10月份考试,考试过后当年试题及答案就会公布,建议备考的同学可以下载历年的_高考真题进行复习,熟悉题型,那么全国_高考试卷及答案能找到吗?下面小编将为你解答,具体如下:
全国_高考试卷及答案能找到吗?
_高考试题答案可以在网页浏览器中收索。打开浏览器在搜索框中输入某年某地区_高考试题答案,就可以找到相应的试题及答案。
历届_高考试卷试题对备考的作用:
1、真题能让考生在做题实践中,整理出正确的答题思路。做完真题后,考生在核对答案的时候,要了解正确答案的解题思路,并用同样的思路解决类似的问题,在运用中快速解决同类问题,这样会取得更好的复习效果。
1、真题能让考生在做题实践中,整理出正确的答题思路。做完真题后,考生在核对答案的时候,要了解正确答案的解题思路,并用同样的思路解决类似的问题,在运用中快速解决同类问题,这样会取得更好的复习效果。
3、真题中的选项分析能避免考生再次犯错。考生在对选项分析时,不仅要知道正确选项正确的原因,也要明白错误选项不能选择的原因,避免以后再次出错。并将这种分析技巧运用到其他试题中,总结出自己的方法,提高答题效率。
自考/_高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选择主考院校及专业、不清楚自考/成考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_取复习资料:/xl/
文言文各省2014高考题
1. 2014语文全国高考卷文字版全卷 谢谢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_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 I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周代,尽管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统治者对此非常重视并作出了特别规定。周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获采摘的初级农产品为主,所以对农产品的成熟度十分关注。
据《礼记》记栽,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有:“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这是我国历史上_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汉唐时期,食品交易活动非常_繁,交易品种十分丰富。
为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_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赃,与盗同法.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毁,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_.唐朝《唐律》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
从《唐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构成的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各不相同:一是得知脯肉有毒时,食品的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所剩有毒食品,以绝后患,否则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致人中毒,则视情节及后果以科罚。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府的城市风貌,并且以大量笔墨写到饮食业的昌盛,书 *** 提到一百多家店镝以及相关行会. 商品市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一些商贩“以物市于人,敝恶之场,饰为新奇;假伪之物,饰为真实.如绢帛之用胶糊,米麦之增温润,肉食之灌以水,药材之易以他物(《袁氏世范》)有的不法分子甚至采用鸡塞沙,鹅羊吹气、卖盐杂以灰之类伎俩谋取利润,为了加强对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现象的监督和管理,宋代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而行会必须对商品质量负责,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料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置为行,虽医卜亦有职。”(《都城纪胜》商人们依经营类型组成行会,商铺,手工业和其他服务性行业的相关人员必领加入行会组织,并按行业登记在籍,否则就不能从业经营.各个行会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质量进行把关,行会的首领作为拉保人,负责评定物价和监察不法行为。
除了由行会把关外,宋代法律也继承了《唐律》的规定,对有毒有害食品的销售者予以严惩。上述朝代对食品流通的安全管理及有关法律举措,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也可以为现今我国食品质量和安全监管模式的合理构建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选择.(摘编自张炜达《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1.下列关于原文_、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代统治者严禁未成熟的果实和谷物进入流通市场,以防止此类初级农产品引起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
B《二年律令》与《唐律》都规定,凡出现因脯肉有毒而致人生病的情况,食品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剩余的肉食。C《二年律令》中的规定注重对主使_责任的追究,而《唐律》则更加强调对伤害生命的犯罪行为的追究D《唐律》规定,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并故意将脯肉给人吃或出售,而致人生病者,要判处徒刑一年。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宋代 *** 注意到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等各种质量问题,进一步加强了食品安全的监督和管理工作。B随着城市民间工商业的繁荣发展,宋代统治者出于对从业者监管的需要,设立了行会这一 *** 机构。
C监督从业者的合法经营,同时方便官府向商户、手工业者等收取费用,这也是宋代行会的重要职责。D与《唐律》一脉相承,宋代食品安全方面的相关法律也规定,凡故意出售有毒脯肉而致人死亡者,要予以严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律》将“故与人食并出卖”有毒脯肉造成的后果分为两类,并给予不同的处罚,可见唐代的法律条文已经较为详尽周密。B宋代 *** 引入行会管理方法,既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并按行业对经营者进行登记,又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进行质量把关C有关食品安全的规定始于周代,经过汉、唐的发展,到宋代形成了法制相对健全、 *** 与行会共同监管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D对危害食品安全的违法者施以重罚,有助于保障广大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这是唐宋法律对今人的启示。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除工科给事中,出为湖广右参议。中贵督太和山,干没公费。
文力遏之,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相攻,文往谕,皆服。
弘治十六年拜南京兵部尚书。岁侵,米价翔踊。
文请预发军饷三月,户部难之。文曰:“救荒如救焚,有罪,。
2. 全国各省市高考题模拟题精编卷(全国卷)中的语文古文翻于休烈,河南人也。至性贞悫,机鉴敏悟。自幼好学,善属文。举进士,授秘书省正字。转比部员外郎,郎中。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休烈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日:“君举必书,良史也。朕有过失,卿书之否?”对日:“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无史籍检寻。休烈奏日:“《国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时,今并无本。伏望下御史台推勘史馆所由,令府县招访。有人别收得《国史》《实录》,如送官司,重加购赏。”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贼,入东京,至是以其家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体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代宗即位,甄别名品,宰臣元栽称之,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兼修国史,累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在朝凡三十余年,历掌清要,家无儋石之蓄。恭俭温仁,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笃好坟籍,手不释卷,以至于终。大历七年卒,年八十一。是岁春,休烈妻韦氏卒。上特诏赠韦氏国夫人,葬日给卤簿鼓吹。及闻休烈卒,追悼久之,褒赠尚书左仆射,赙绢百匹、布五十端,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宣慰。儒者之荣,少有其比。 (节选自《旧唐书·于休烈传》)
翻译:于休烈,河南人。于休烈性情纯厚谨慎,机敏聪明。从小好学,善于写文章,考中进士科,多次升官任右补阙、起居郎、集贤殿学士,改任比部员外郎,郎中。杨国忠辅佐朝政,排挤不依附自己的人,于休烈出京任为中部郡太守。
正值安禄山叛乱, 肃宗即位,改任太常少卿,掌管礼仪事务,兼修国史。肃宗从凤翔返回京城,特别注重听取臣下建议,转对于休烈说:“国君的任何举动都要记録下来,这才是良史。朕有过失,卿是否记下了?”他回答说:“夏禹、商汤检讨自己,他们开国立业也―分盛大。有德之君,不忘纠正过错,臣不胜庆贺。”当时中原凋残,典章几乎散尽,没有史籍可供查寻。于休烈烈上奏说:“《国史》一百零六卷,《开元实録》四十七卷,起居注连同其它綦籍三千六百八十二卷,都保存在兴庆宫史馆。京城被叛贼攻陷以后,全被焚毁。而且《国史》、《宵録》是圣朝大典,修撰多年,如今部没有保存下来'希望交忖御史台审问勘查史馆的有关_,今府县招致访求。有人另外收存《国史》、《宵録》的,若送到官府,重金购回并从优奖赏。
前任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身陷贼中,此时进入东京,至此将他家收藏的《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到官府。
于休烈不久改任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上《五代帝王论》,皇上非常赞赏。宰相李揆自负才能嫉妒贤人,因于休烈修国史与自己同列,嫉妒他,奏请任他为国子祭酒,暂留史馆修撰以此来压制他。于休烈安然自处,亳不介意。
代宗即位,鉴别_的名望品德,于休烈受到宰相元载称赞,于是被授为右散骑常侍,依旧兼修国史,不久加授礼仪使。升任礼部侍郎。又改检校工部尚书,兼判太常卿事,正式授任工部尚书,多次进封为东海郡公,加授金紫光禄大夫。在朝 *** 三十多年,历任清贵显职,家中没有一石的积蓄。恭谨俭朴温和仁义,从不将喜怒之情表现脸!而礼贤下上,扶持后进,虽位尊年高,从无倦怠之色。酷好书籍,手不释卷,直到临终。大历七年去世,终年八十一岁。这年春天,于休烈的妻子韦氏去世。皇上因于休烈父子儒行_,特意下诏追赠韦氏为国夫人,安葬之日赐给仪仗鼓乐。等到听说于休烈去世,追怀悼念了很长时间,褒奖追赠尚书左仆射,赐给助丧用绢一百匹、布五十端,派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到他家中宣旨慰问。儒士的荣耀,很少有人能与他相比的。
3. 2014高考语文共有几套题全国共有18套题。
1、新课标全国卷Ⅱ(适用省:贵州 甘肃 青海 西藏 黑龙江 吉林 宁夏 内蒙古 新疆 云南 海南)
2、新课标全国卷Ⅰ(适用省:河南 河北 山西 陕西)
3、北京卷
4、上海卷
5、江苏卷
6、天津卷
7、湖南卷
8、重庆卷
9、山东卷
10、广东卷
11、浙江卷
12、湖北卷
13、四川卷
14、福建卷
15、安徽卷
16、辽宁卷
17、江西卷
18、广西大纲卷
4. _高考语文和英语_高考考试科目:1。
专升本考试 (1)哲学、文学(艺术类除外)、历史学以及中医、中药学(一级学科):政治、外语、大学语文。(2)艺术类(一级学科):政治、外语、艺术概论。
(3)工学、理学(生物科学类、地理科学类、环境科学类、心理学类等四个一级学科除外):政治、外语、高数(一)。 (4)经济学、管理学以及职业教育类、生物科学类、地理科学类、环境科学类、心理学类、药学类(除中药学类外)等六个一级学科:政治、外语、高数(二)。
(5)法学:政治、外语、民法。 (6)教育学(职业教育类一级学科除外):政治、外语、教育理论。
(7)农学:政治、外语、生态学基础。 (8)医学(中医学类、药学类等两个一级学科除外):政治、外语、医学综合。
(9)_类:政治、外语、教育理论。 上述科目实行全国统考。
除日语、俄语由各省(区、市)自行组织命题外,其他科目均由教育部_命制。 各科命题范围不超出《全国_高等学校招生复习考试大纲》。
2。高中起点升本、专科考试: 高起本、高起专考试按文科、理科分别设置统考科目。
外语分英语、俄语、日语三个语种,由考生根据招生专业目录中明确的语种要求进行选择。 报考高起本的考生,除参加三门统考公共课的考试外,还需参加专业基础课的考试,文科类专业基础课为“历史、地理综合”(简称史地),理科类专业基础课为“物理、化学综合”(简称理化)。
以上试题均由教育部_命制,每门满分150分。各科命题范围不超出《全国_高等学校招生复习考试大纲》。
(1)高起本各专业考试科目: 文史类、外语类、艺术类:语文、数学(文)、外语、史地。 理工类、_类:语文、数学(理)、外语、理化。
(2)高起专各专业考试科目: 文史类、外语类、艺术类、公安类:语文、数学(文)、外语。 理工类、_类、西医类、中医类:语文、数学(理)、外语。
5. 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小题1:(1)以:凭价。
(2)克:战胜.取胜。小题2: B小题3:译文:管理百姓(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边界)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征服_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小题4:和 天地 君臣 九族小题5: 施行仁政 不要担忧和害怕贫困,而应努力做到“和”。 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是《湖北省襄阳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的文言文部分。
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方法: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注意“ 以 ”就凭着之意,注意在课下总结“以”字的用法和意义。经常考到。
小题2:试题分析:本题是《湖北省襄阳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的文言文部分。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方法: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
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A项中的“利”解释为:有利的;好处。
B项中的“之”解释为“助词,的。C项中的“而”解释为:译为“却”,表转折;表顺承。
D项中的的“生”解释为:生命;生长。小题3:试题分析:本题是《湖北省襄阳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的文言文部分。
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重要句子的翻译和理解。方法: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
把“域”、“以”、“固”、“威”翻译出来。小题4:试题分析:本题是《湖北省襄阳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的文言文部分。
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方法: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两文都围绕“人和”。
乙文从“此言天地和则万物生,君臣和则_平,九族和则动得所求”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从天地,君臣,九族三个方面论述的“和”字。小题5:试题分析:本题是《湖北省襄阳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的文言文部分。
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方法: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两文都围绕“人和”。
把“今但贫耳;贫非人患,惟和为贵”翻译出来既可作为答案。
6. 2014年安徽省语文高考考的古诗文有那些2014年安徽省高考语文古诗文背诵篇目会员转发 2014年03月08日 10:54:12 (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推荐背诵篇目 1.孔子语录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⑧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⑨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⑩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quǎn)亩之中,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bì)士,出则_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出师表 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_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4、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chú)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chán)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_,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fú)日出而林霏(fēi)开,云归而岩穴(xué)暝(míng),晦(huì)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yǔ)偻(lǚ)提携(xié),往来而不绝者,滁(chú)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yáo)野蔌(sù),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hān)之乐,非丝非竹,。
7. 高考文言文试题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6(含译文)
(四川卷)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_不可一日而无政教,故学不可一日而亡于_。古者井_之田,而党庠、遂序、国学之法立乎其中。则士朝夕所见所闻,无非所以治__之道,其服习必于仁义,而所学必皆尽其材。一日取以备公卿大夫百执事之选,则其材行皆已素定,而士之备选者,其施设亦皆素所见闻而已,不待阅习而后能者也。
后世无井田之法,而学亦或存或废。大抵所以治__者,不复皆出于学。而学之士,群居、族处,为师弟子之位者,讲章句、课文字而已。至其陵夷之久,则四方之学者废,而为庙,以祀孔子于_。盖庙之作,出于学废,而近世之法然也。
今天子即位若干年,颇修法度,而革近世之不然者。当此之时,学稍稍立于_矣,犹曰:“县之士满二百人,乃得立学。”于是慈溪之士,不得有学,而为孔子庙如故,庙又坏不治。今刘君在中言于州,使民出钱,将修而作之,未及为而去。后林君肇至,则曰:“古之所以为学者吾不得而见,而法者吾不可以毋循也。虽然,吾之人民于此不可以无教。“即因民钱,作孔子庙,如今之所云,而治其四旁为学舍,讲堂其中,帅县之子弟,起先生杜君醇为之师,而兴于学。”
林君固贤令,而慈溪小邑,无珍产*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田桑之美,有以自足,无水旱之忧也。无游贩之民,故其俗一而不杂;有以自足,故人慎刑而易治。而吾所见其邑之士,亦多美茂之材,易成也。杜君者,越之隐君子,其学行宜为人师者也。夫以小邑得贤令,又得宜为人师者为之师,而以修醇一易治之俗,而进美茂易成之材,虽拘于法,限于势,不得尽如古之所为,吾固信其教化之将行,而风俗之成也。夫教化可以美风俗,虽然,必久而后至于善。而今之吏,其势不能以久也。吾虽喜且幸其将行,而又忧夫来者之不吾继也,于是本其意以告来者。
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气施设亦皆素所见闻而已 素:平素
B.讲章句、课文字而已 课:抄写
C.而革近世之不然者 革:改变
D.故其俗一而不杂 一:纯一
答案:B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采取筛选的办法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州之士满二百人,乃得立学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B.未及为而去 人非生而知之者
C.即因民钱作孔子庙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
D.无珍产*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 问征人以前路
答案:B 解析:A.“州之士满二百人,乃得立学”的“乃”为副词,译作“才”;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的“乃”为连词,译作“竟然”;B.“而”:都做连词,译作“就”。C.“即因民钱作孔子庙”的“因”为介词,译作“用”,“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的“因”为连词,译作“于是、就”;D.“无珍产*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的“以”为连词,译作“来”表目的,“问征人以前路”的“以”为介词,译作“把”。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学校学习而明白治国之道的古代士人可成为官吏的后备之选。
B.各地为了祭祀孔子而修建孔庙,是后世官办学校被废的原因之一。
C.为了当地人民的教化,慈溪县令在修孔庙时建学舍的举措得到了作者的肯定。
D.慈溪县有许多资质很好的人,通过学校的培养,他们很容易成为_可用之才。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时间、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选文细节处的理解。原文中说的是“后世再无井田之法,是后世官办学校被废的原因之一。”“各地为了祭祀孔子而修建孔庙是因为学校之衰败。”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大抵所以治__者,不复皆出于学。(4分)
大概用来治理__的人,不
历年海南_高考试题及答案:专升本大学语文(一)?
成考快速报名和免费咨询:/xl/ 海南成考网在下文为您带来历年海南_高考试题及答案之专升本大学语文的相关内容,快来练习看看,你能做对多少?
历年海南_高考试题及答案:专升本大学语文
专升本大学语文试题
1.被后人称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是()
A.韩愈
B.柳宗元
C.苏轼
D.欧阳修
2.下列小说,产生于明代的是()
A.《红楼梦》
B.《聊斋志异》
C.《儒林外史》
D.《西游记》
3.下列属于创造社的作家是()
A.周作人
B.冰心
C.郁达夫
D.徐志摩
4.下列作家在散文方面取得成就best大的是()
A.田汉
B.老舍
C.朱自清
D.闻一多
5.“小李杜”中的“杜”指的是杜牧,“李”指的是()
A.李白
B.李商隐
C.李煜
D.李贺
6.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的代表诗人是()
A.郭沫若
B.闻一多
C.艾青
D.戴望舒
7.北宋以慢词创作著称的作家是()
A.晏殊
B.李煜
C.柳永
D.李清照
8.19世纪俄国出名的短篇小说作家兼戏剧家是()
A.莫泊桑
B.契诃夫
C.托尔斯泰
D.欧·亨利
9.擅长描写战争的先秦历史散文是()
A.《孟子》
B.《左传》
C.《战国策》
D.《史记》
10.“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一句的修辞手法是()
A.比喻
B.借代
C.暗示
D.反语
专升本大学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精析A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_。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2.精析D,A、B、C三项皆产生于清代,《西游记》产生于明代。
3.精析C 创造社是“_”新文化运动初期成立的文学社团,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成仿吾、田汉等。
4.精析C 朱自清是中国现代出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朱自清以他_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
5.精析B 李商隐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
6.精析D 戴望舒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的代表人物。
7.精析C 柳永是北宋大力创作慢词的词人,在词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贡献。
8.精析B 契诃夫是19世纪俄国出名的小说家、戏剧家。
9.精析B《左传》是我国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其叙事成就_体现在战争描写方面。在描写战争时,作者不仅写出纷纭复杂的战争过程,而且注重交代与战争有关的政治、外交等活动,具体揭示战争的背景及胜负原因。展现了波澜壮阔的战争画卷,很多出名战争都写得曲折完整,精彩动人。
10.精析A 题干中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词人以“黄花”自喻,抒发了昔盛今衰、身世变迁之叹,表现了词人晚年孤苦无依的凄凉心境。
————海南_高考专升本试题题库———— 以上就是历年海南_高考试题及答案:专升本大学语文(一)的全部内容。海南_高专起本考试题题库栏目为广大考生提供海南成考专科起点升本科试题题库、海南_高考专起本英语试题题库、海南_高考专起本高等数学试题题库、海南_高考专起本政治试题题库等相关资讯。
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_取复习资料:/xl/
2014年_高考专升本教育学考点解读(2)
2014年_高考专升本教育学考点解读(2)如下:
考点一:教育的属性(包括教育的本质属性和教育的社会属性)。
例1(2011年统考试题)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 )。
A.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B.增进人的知识技能的活动
C.培养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D.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的活动
答案A
例2(2003年统考试题)
简答题:教育受制于社会生产方式,同时又具有相对独立性。这种相对独立性表现为哪几个方面?请简述。
参考答案(1)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它并不会随政治经济制度的改变而立即改变。
(2)教育受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哲学、宗教等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教育观点和教育内容上。(3)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可能落后于政治经济的发展,对新的政治经济制度起阻碍作用;教育也可能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水平,对新的政治经济起着催生作用。
例3(2008年统考试题)
在旧的社会制度下,可能会出现新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新的社会制度建立后,旧的教育思想和理论还将继续存在。这说明了( )。
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的发展
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的发展
C.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D.政治经济决定教育的发展
答案C
解析这个题考查的是“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平衡性可以有两种表现:超前或滞后。
错误防范“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这项内容,即“教育要受其他意识形态的影响”,要求考生掌握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对教育影响的两个方面:教育观点和教育内容。
例4(常见练习题)
_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表现出不同的传统与特点,这主要是因为教育( )。
A.具有阶级性
B.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
C.不能脱离政治经济
D.具有永恒性
答案B
考点二:教育的四种起源论(神话起源论、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和劳动起源论)。
例5(2001年统考试题)
美国学者孟禄提出的教育起源理论被称为( )。
A.需要起源论
B.意识起源论
C.生物起源论
D.心理起源论
答案D
例6(2002年统考试题)
美国教育家孟禄主张的教育起源论被称为起源论;而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只能起源于。
答案心理劳动
解析这是一个考点,需要考生注意,虽然填空的题型已不存在,但是该考点可以以其他形式出现。
例7(2006年统考试题)
教育起源于无意识模仿的观点属于教育的( )。
A.生物起源说
B.心理起源说
C.意识起源说
D.神话起源说
答案B
解析这是心理起源说的观点,它强调的是教育是无意识模仿的活动。意识的两个基本特征是活动的计划性和目的性。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如在原始社会,年长一代在生产中向年轻一代传授一些生产经验,在生活中向年轻一代传授一些生活经验,目的是使年轻一代更好地适应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这种生产教育和生活经验的传递就是教育。因此,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活动。
例8(2008年统考试题)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错误主要是否定了教育的( )。
A.继承性
B.社会性
C.永恒性
D.独立性
答案B
解析请考生记住生物起源说的典型表述:“教育是一种在人类社会范围以外,远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已产生的现象”,这样就容易选择了。
错误防范以上例5至例8考查的内容都是教育的起源论。教材中所涉及的教育起源论有四种:神话起源论、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和劳动起源论。
对于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内容,一般易考选择题。这部分内容需要考生掌握:(1)两种观点的代表人物: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利托尔诺;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孟禄。(2)他们的主要观点:生物起源论认为,教育是一种在人类社会范围以外,远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已经产生的现象,老猫教小猫捉老鼠就是教育;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的模仿。
对于劳动起源论的内容,希望考生做简答题的准备。主要内容是:(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只能起源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2)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手、脑、语言);(3)劳动对教育的产生提出了客观要求(年长一代必须把人类积累起来的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传递给年轻一代);(4)教育只能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并随着生产劳动的发展而发展。
考点三:教育的发展(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和现代社会的教育)。
例9(2006年统考试题)
我国是_早出现学校教育的_之一。据史料记载,夏朝的学校称作( )。
A.教馆、坐馆
B.家塾、私塾
C.庠、序
D.律学、书学
答案C
错误防范殷商和西周的学校名称是“学”“瞽宗”“辟雍”“泮宫”等;此外,学校产生在奴隶社会,也是一个易考的内容。
例10(2004年统考试题)
古希腊的雅典教育特别重视( )。
A.军事体操教育
B.雄辩和演说训练
C.“骑士七技”训练
D.人的多方面和谐发展
答案D
例11(2010年统考试题)
欧洲中世纪教会教育的内容“七艺”包括“三科…‘四学”,其中“三科”是指( )。
A.文法、算术、天文
B.文法、修辞、辩证法
C.哲学、算术、音乐
D.辩证法、几何、音乐
答案B
例12(2004年统考试题)
简答题:在教育发展,资本主义教育针对封建教育进行了哪些改革?
参考答案(1)在教育内容上,增加了大量的自然科学知识,开设了许多新的学科。
(2)在教学方法上,出现了实验、演示、实习等新的教学方法。
(3)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以班级授课制取代了个别教学。
(4)在教育目的上,出现了双重目的,即一方面培养资产阶级_人,另一方面培养熟练的劳动力,并_次提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问题。
考点四:影响人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教育和主观能动性)。
考点四:影响人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教育和主观能动性)。
例13(2004年统考试题)
学生的年龄特征是指他们在一定年龄阶段内所表现出来的哪方面的本质和典型特征? ( )
A.认识和情感
B.情感和意志
C.生理和心理
D.气质和性格
答案C
例14(2002年统考试题)
“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社会活动
答案B
例15(2003年统考试题)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反映了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主观努力
答案B
例16(2007年统考试题)
辨析题:“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任意方法使他们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律师、法官,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盗贼。”
答案错误。
此说法过分夸大了环境和教育的作用,易导致“环境决定论”和“教育_论”的错误。环境和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虽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它们并不是无条件的,还要考虑遗传、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等影响。教育并不能任意决定人的一切发展方向。
解析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有四个:遗传、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它们的作用分别为:遗传是人发展的生理前提或物质基础;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重要作用;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内因。答这类题的思路:首先,判断对与错。若发现是错误的,要指出来。接着要承认这一因素在人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后就要指出,除了这一因素影响人的发展外,其他因素(要具体点明)也在影响人的发展,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人的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错误防范遗传决定论。答题思路:过分夸大了遗传的作用;遗传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或物质基础。人的发展除了受遗传影响外,还受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影响,具体来说,环境是人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内因。总之,人的发展应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例17(2008年统考试题)
简答题:简述遗传、环境和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1)遗传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是广泛的、经常的,但却是自发的、无计划的。在肯定环境对人发展影响作用的同时,不能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人的社会实践所起的作用。
(3)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因为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例18(2009年统考试题)
简答题: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参考答案(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教师受过专业训练,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
错误防范这里考查的是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教育。除了教育因素外,还需要记住遗传和环境的作用,即遗传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同时,环境对人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考点五: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规律。
例19(2001年统考试题)
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性和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
答案顺序阶段
例20(2002年统考试题)
简答题: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哪些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1)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
(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4)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例21(2005年统考试题)
教育者应在儿童发展的某一关键期对儿童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不均衡性
C.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B
例22(2011年统考试题)
在儿童身心发展的某一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说明教育必须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均衡性
D.稳定性
答案C
考点六: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关系。
例23(2005年统考试题)
简答题:教育的社会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1)教育的政治功能,即教育为政治服务的功能。
(2)教育的经济功能,即教育促进物质生产发展和改善,促进一定生产关系的功能。
(3)教育的文化功能,包括传递与保存文化、活化文化、交流融合文化、选择文化、更新与创造文化等功能。
例24(2001年统考试题)
简答题:简述教育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参考答案(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
(2)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
(3)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
解析“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中的“教育”指的是基础教育(即小学、初中和高中教育),通过中小学教育,使原来被少数人(或教师)所掌握的知识为更多的学生所掌握。
“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中的“教育”指的是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具有教学和科研两种功能,通过大学教授与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们一起研究可以创造出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
例25(2006年统考试题)
简答题:教育的文化功能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1)传递、保存文化;
(2)活化文化;
(3)交流融合文化;
(4)选择文化;
(5)更新与创造文化。
错误防范教育对文化的作用是一个易考的题.。除了作为简答题准备外,还要浏览一下每小点之下的具体内容,做到一看到一个有关实际例子,就能够判断出它体现了教育的文化功能的哪一小点。
例26(2007年统考试题)
在教育的文化功能中,将存储形态文化转变为活跃文化是教育( )。
A.传递文化的功能
B.活化文化的功能
C.交流文化的功能
D.更新文化的功能
答案B
错误防范这部分考的是教育的文化功能中的一项内容。作为考生,“教育的文化功能”的内容要作为一道较为重要的简答题来掌握。
例27(2009年统考试题)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 )。
A.起决定作用
B.不起决定作用
C.只起加速作用
D.只起延缓作用
答案B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从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的具体表现来看,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只能起加速或延缓作用。C和D两个选项都是不完全的。
错误防范辨析题:“教育救国论”。参考答案:错误。因为它夸大了教育的作用,导致教育_论的错误。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只能起加速或延缓作用,而不能起决定作用。
例28(2010年统考试题)
辨析题:在现代社会中教育可以决定社会的发展方向。
答案错误。
这种观点过分夸大了教育的作用。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作用的规律表明,教育受社会生产
方式,尤其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教育对社会发展虽有作用,但只能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轨道上实现,对社会发展仅起加速或延缓作用,它不能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否则,将导致教育_论的错误。
例29(2011年统考试题)
简答题:教育有哪些主要的社会功能?
参考答案(1)政治功能:通过教育巩固和维护一定的政治制度,促进政治体制的完善与变革的功能;
(2)经济功能:通过教育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能;
(3)文化功能:是指教育传递保存文化、活化文化、交流文化和选择文化的功能。
_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题库历年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_高考(专科起点升本科)《大学语文》题库历年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目录
_部分 历年真题
2013年_高考专科起点升本科《大学语文》真题及详解
2012年_高考专科起点升本科《大学语文》真题及详解
2011年_高考专科起点升本科《大学语文》真题及详解
2010年_高考专科起点升本科《大学语文》真题及详解
2009年_高考专科起点升本科《大学语文》真题及详解
第二部分 章节题库
_章 汉语基本知识及运用
第二章 文学基本知识
第三章 文体知识及运用
第四章 写作知识及运用
第三部分 模拟试题
_高考专科起点升本科《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_高考专科起点升本科《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及详解(二)
内容简介
本书是_高考专科起点升本科《大学语文》的复习备考配套辅导资料,根据考试大纲的考察要求,结合相关考试辅导教材及复习资料精心编写而成,具体包括三部分内容:
_部分为历年真题。精选_高考专科起点升本科《大学语文》历年考试真题,每道真题均提供详细答案解析。学员可以熟悉真题的考试特点,巩固知识点并测试自己的水平。
第二部分为章节题库。根据考试大纲的考察要求,精心整理汇编了典型常考题,涵盖考试全部知识点及重点,并对每一道试题进行详细解析。
第三部分为模拟试题。根据历年考试真题的命题规律及热门考点进行_,其试题数量、试题难度、试题风格与_高考专科起点升本科《大学语文》考试真题一样。通过模拟试题的练习,学员既可以用来检测学习该考试科目的效果,又可以用来评估自己的应试能力。
资料地址:Ebook/138265.html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_取复习资料:/xl/
今天关于“2014年成人高考答案”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2014年成人高考答案”,并从我的答案中找到一些灵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